娃哈哈“面对强手、不断冲击”的理念
发布日期:2015-08-12浏览:1130
娃哈哈在自己的企业文化牛注入了“面对强手、不断冲击”的理念。
13年,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娃哈哈却在13年中从14万元借款起家,发展成为国家大型一级企业,跻身全国最大经营规模500强和最大利税总额500强,连续4年居全国食品制造业利税总额第一位。公司主导产品娃哈哈果奶、AD钙奶、纯净水、营养八宝粥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公司注册商标“娃哈哈”成为中国驰名商标。1987年,每个娃哈哈人都会牢记这个年份,因为,娃哈哈是从这一年起步创业的。这一年,娃哈哈公司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校办企业经销部在清泰街160号挂牌营业。创办之初,经销部以为区属小学提供服务为主营业务。半年后,经过营养品市场和学生身体状况的缜密调查,在浙江医科大学朱寿民教授的帮助下,开发出国内第一个专供儿童饮用的营养保健口服液——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实现了娃哈哈发展史上品牌“从无到有”的突破。作为一家校办企业,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向着承包全面推进的1987—1988年间,蛙哈哈不仅没有体制上的障碍,反而具有相当大的经营管理自由。
这种自由度足以使娃哈哈在与传统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船小好掉头”是那时的实情。娃哈哈一开始就实行厂长负责制,投资决策权、产品开发权、劳动用工权、人事任免权等,也是从1987年、1988年实行的,比一般的国有企业整整早了5年。在企业理念的指引下,一步超前,步步领先。1998年,产值500万元,利润188.31万元;1989年,产值2700万元,利润703.17万元;1990年产值9800万元,利润2212.75万元。1991年元月,仅有80人的娃哈哈经市委牵线搭桥,对拥有1600多1700余名退休职工的杭州罐头食品厂实施兼并。3个月后,亏损4000多万元的杭州罐头食品厂扭亏为盈,兼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同时成立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这标志娃哈哈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裂变。
1991年,集团公司产值首次突破2.17亿元。1992年初春,邓小平谈话中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呈解放生产力”。娃哈哈又抓住了机遇,使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1993年,实现产值60l亿元,利润1.14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了51%和 62%。当时,娃哈哈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一根支柱,并享誉全国。公司创办至今,经济效益不断上升,但娃哈哈人并没有固步自封,仍然不断冲击,1995年实现利税816万元,1996年实现利税2300万元,1997年实现利税4600万元,已成为当地财政三强之一。之后,娃哈哈西进北上,相继在广元市、沈阳市、巢湖市、高碑店市、长沙县、宜昌市、红安县等地创办了分公司,使公司规模稳步扩张。1996年初,娃哈哈司与法国达能集团、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成功实现合资,引进外资4500万美元,对于娃哈哈实现二次创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一方面利用外资大量引进世界一流的纯净水、果奶、碳酸饮料生产设备,造起2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强的时代,娃哈哈找到了技术和合作伙伴。娃哈哈的合资真正达到了壮大自身、振兴民族品牌的目的。扩张与合资,是娃哈哈创业的两翼。
l997年,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利税达到4.6亿元。这标志着娃哈哈二次创业目标的实现。娃哈哈之路是一条改革之路,是实施企业文化工程结出的胜利之果,娃哈哈成长的背景呈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浪潮。从诞生到兼并扩张,从成立股份公司到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从生产经营到品牌输出,娃哈哈的每一步都无不烙着时代的印记。娃哈哈的成功是实施品牌战略的成功,是企业文化和“面对强手、不断冲击”的企业理念,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如今,正当面对世界级水平的艰苦鏖战之时,仿冒、侵权行为更令自己腹背受击,真可谓“强手当前,小鬼难防”。“娃哈哈”这一民族品牌的崛起成长,从根本上讲还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政策法规出台的也算不少,但一旦涉及具体利益,便常常走了味。比如,许多仿冒“非常可乐”产品是通过专业市场流往各地的,而一些地方的工商机关本身就是市场的主办者,地方保护加部门利益,它怎么会对打假动真格,虽然现在开始强调王商与专业市场“管”、“办”分家,有的地方实际上却明“分”暗“连”,关系依然千丝万缕,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解决,仍是企业发展的大息。目前,公司正在组织力量,进一步实施打假,并争取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和实施文化战略开展一场新的营销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