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分享3】给“大象”讲故事(下)—不讲假故事
发布日期:2015-09-25浏览:1330
具体:使需要表现的事物立体化,能够在读者的思想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图像。
于丹在一次参加《鲁豫有约》的采访时讲过一个故事,在故事中她讲到有一年她和两个师兄一起去新疆旅游,结果发生了意外。
看着那个西北的天空啊,深深浅浅的有很多很多种蓝色,浅蓝、水蓝、湛蓝、海蓝、深蓝,它交错在一起,不到西北你不知道天空可以有多少种蓝!然后天空上的阳光是金灿灿的,而且你能准确地感受它的质地,好像是一大把一大把的金属墨刷拉刷拉地砸到沙漠里落地成金。而你就穿行在蓝天和沙漠中,那种明艳的蓝和那种耀眼的黄交错在一起,分化出来沙丘的那个痕迹都是那种一尘不染干干净净的!只有几个棱子!然后你一步一步踩上去,一个脚印深深的就一片流沙。我当时觉得这个沙丘是如此古老,而我自己如此年轻,自己就好像是去赴一个千年之约!
在采访现场,她把沙漠的美景描述的美轮美奂,让观众不自觉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在设计故事的时候,需要设计这些细节的场景,有细节的内容才更容易打动人。
你可以通过百度搜索《鲁豫有约——师者于丹(下)》,听于丹现场讲这个故事,会让你更有画面感。(后续我会和大家分享如何选择视频和截取视频,如何对视频进行点评,以弥补很多讲师在讲故事时情感方面的不足。)
课堂上故事从哪里来呢?
第一,自己或朋友经历的故事。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最容易讲出感情,讲出细节,也最有说服力。平时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对搜集故事和灵感是一个好的方法。推荐大家使用“印象笔记”或“有道云笔记”,随时记录身边点滴。
第二,调研访谈到的故事。作为讲师,要能够从企业中的绩优员工或管理者身上萃取案例,挖掘故事,然后将这些案例和故事进行分类、设计,用于在课堂上讲给学习者。我会在后面专门的写一系列关于萃取组织经验和萃取优秀实践案例的方法和工具的文章,敬请期待。
第三,书籍中的经典故事。经典的故事总是能引人人们的共鸣,《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曹操、诸葛亮,《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你发现黑猩猩了吗》中被忽视的黑猩猩等,这些经典的案例在课堂上能够快速激发学员的兴趣。
只是读书还不够,要学会拆为己用,推荐大家阅读赵周老师写的《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有实用的拆书公式“RIA”,而且大量实践案例。相信对你收集故事和素材,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四,其他来源靠谱的故事。要求能够激发学习者兴趣,并与授课主题相关的故事。
最后,设计故事不能触碰的红线就是“假故事”。《鹰的重生》是很多讲师在课堂上讲过的故事,那只鹰很坚强,很励志,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人将这个故事编辑成了视频,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
但是你知道吗?这是个假故事,是成功学老师编造出的一个故事。先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
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之一,最长的可以活到70-80岁,跟人类差不多。
但并不是所有的鹰都能活这么久。其实它们从4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衰老退化了,曾经坚固锋利的鹰喙(音:会)不再尖锐,曾经灵活强劲的爪子指甲也迟钝无力,抓不起猎物,
翅膀钙化,羽毛厚重,各项生理功能大大下降了。到此时,绝大部分鹰只好停飞休息,慢慢地等老等死。仅有极少数顽强的鹰能重获新生,于死地而后生,而成为苍鹰。
这些顽强的鹰会带上自己足够的干粮,独自飞到绝高的峭壁上筑巢扎寨,暂住半年。它先用老化的喙啄打岩石,来回磨打喙,直到老喙被一点点磨秃,磨掉,磨光,脱落之后,新喙长出来。鹰就用新喙准确地拔除爪上的老指甲,一个一个拔,再用新喙啄掉翅膀上的旧羽毛,一根一根啄……经过痛苦,流血,等待,思考,经过150天---180天的漫漫煎熬历练,鹰终于长出了新指甲、新羽毛。
鹰自己把自己造就成了苍鹰,它飞出峭壁,重返蓝天,为自己赢得了新生的30年,从头开始,再活一回。
假在哪里?如果你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在“重生”的五个月中,不是爪子没长出来,就是嘴没长好,要不然就是羽毛不全没法飞——不能捕食,它吃什么呢?五个月不吃饭,代谢缓慢的爬行类(如乌龟)还能扛得住,鸟类可是新陈代谢很快的动物,必饿死无疑。
以后你还会在课堂上讲这个故事吗?
于丹在一次参加《鲁豫有约》的采访时讲过一个故事,在故事中她讲到有一年她和两个师兄一起去新疆旅游,结果发生了意外。
看着那个西北的天空啊,深深浅浅的有很多很多种蓝色,浅蓝、水蓝、湛蓝、海蓝、深蓝,它交错在一起,不到西北你不知道天空可以有多少种蓝!然后天空上的阳光是金灿灿的,而且你能准确地感受它的质地,好像是一大把一大把的金属墨刷拉刷拉地砸到沙漠里落地成金。而你就穿行在蓝天和沙漠中,那种明艳的蓝和那种耀眼的黄交错在一起,分化出来沙丘的那个痕迹都是那种一尘不染干干净净的!只有几个棱子!然后你一步一步踩上去,一个脚印深深的就一片流沙。我当时觉得这个沙丘是如此古老,而我自己如此年轻,自己就好像是去赴一个千年之约!
在采访现场,她把沙漠的美景描述的美轮美奂,让观众不自觉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在设计故事的时候,需要设计这些细节的场景,有细节的内容才更容易打动人。
你可以通过百度搜索《鲁豫有约——师者于丹(下)》,听于丹现场讲这个故事,会让你更有画面感。(后续我会和大家分享如何选择视频和截取视频,如何对视频进行点评,以弥补很多讲师在讲故事时情感方面的不足。)
课堂上故事从哪里来呢?
第一,自己或朋友经历的故事。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最容易讲出感情,讲出细节,也最有说服力。平时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对搜集故事和灵感是一个好的方法。推荐大家使用“印象笔记”或“有道云笔记”,随时记录身边点滴。
第二,调研访谈到的故事。作为讲师,要能够从企业中的绩优员工或管理者身上萃取案例,挖掘故事,然后将这些案例和故事进行分类、设计,用于在课堂上讲给学习者。我会在后面专门的写一系列关于萃取组织经验和萃取优秀实践案例的方法和工具的文章,敬请期待。
第三,书籍中的经典故事。经典的故事总是能引人人们的共鸣,《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曹操、诸葛亮,《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你发现黑猩猩了吗》中被忽视的黑猩猩等,这些经典的案例在课堂上能够快速激发学员的兴趣。
只是读书还不够,要学会拆为己用,推荐大家阅读赵周老师写的《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有实用的拆书公式“RIA”,而且大量实践案例。相信对你收集故事和素材,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四,其他来源靠谱的故事。要求能够激发学习者兴趣,并与授课主题相关的故事。
最后,设计故事不能触碰的红线就是“假故事”。《鹰的重生》是很多讲师在课堂上讲过的故事,那只鹰很坚强,很励志,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人将这个故事编辑成了视频,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
但是你知道吗?这是个假故事,是成功学老师编造出的一个故事。先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
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之一,最长的可以活到70-80岁,跟人类差不多。
但并不是所有的鹰都能活这么久。其实它们从4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衰老退化了,曾经坚固锋利的鹰喙(音:会)不再尖锐,曾经灵活强劲的爪子指甲也迟钝无力,抓不起猎物,
翅膀钙化,羽毛厚重,各项生理功能大大下降了。到此时,绝大部分鹰只好停飞休息,慢慢地等老等死。仅有极少数顽强的鹰能重获新生,于死地而后生,而成为苍鹰。
这些顽强的鹰会带上自己足够的干粮,独自飞到绝高的峭壁上筑巢扎寨,暂住半年。它先用老化的喙啄打岩石,来回磨打喙,直到老喙被一点点磨秃,磨掉,磨光,脱落之后,新喙长出来。鹰就用新喙准确地拔除爪上的老指甲,一个一个拔,再用新喙啄掉翅膀上的旧羽毛,一根一根啄……经过痛苦,流血,等待,思考,经过150天---180天的漫漫煎熬历练,鹰终于长出了新指甲、新羽毛。
鹰自己把自己造就成了苍鹰,它飞出峭壁,重返蓝天,为自己赢得了新生的30年,从头开始,再活一回。
假在哪里?如果你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在“重生”的五个月中,不是爪子没长出来,就是嘴没长好,要不然就是羽毛不全没法飞——不能捕食,它吃什么呢?五个月不吃饭,代谢缓慢的爬行类(如乌龟)还能扛得住,鸟类可是新陈代谢很快的动物,必饿死无疑。
以后你还会在课堂上讲这个故事吗?